新闻资讯 news & infomation
公司动态

天下陂商·新力量丨从 “不会弹琴” 到行业标杆:钱军建与黄陂共谱乐器出海曲

2025/11/01

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   摄影记者 黄士峰   海报制作 彭植

光耀黄陂 钱军建.jpg

10月,武汉市黄陂区临空产业园云羽之音智能乐器(武汉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云羽之音”)的智能车间里,60台机床正精准切割意大利云杉木材,木屑伴着机械声响飘落。

“黄陂的水土养手艺,更养‘专精特新’企业。”从一个没摸过钢琴的音乐系新生,到带领企业年销2亿、产品远销50国的行业领军者,钱军建,这位从江苏黄桥走出的创业者,用十二年时间践行“厚德务实,一诺千金”,其故事里藏着中国乐器品牌的突围密码。

如今,他带领的一诺国际乐器集团已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,先后获评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“双软”认证企业、国家 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。而旗下“云羽之音”已扎根黄陂8年,拥有发明专利5项,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文化输出,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2024年出口额达1500万美元,95%的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;从初来乍到的“外乡人”到深耕本地的“领头雁”,黄陂始终是他创业地图上最关键的坐标。

大学逐梦:“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”

pub_cb202510301411285645464qmk.jpg

1980年出生的钱军建,与音乐的缘分始于2000年的一场“意外”。踏入南通大学音乐系时,他不仅从未碰过钢琴,甚至认不全五线谱。“老师让我展示才艺,我说我不会弹琴,整个教室都安静了。”窘迫没有击退他,反而点燃斗志——他把五线谱译成简谱背诵,苦学即兴伴奏,一年后便练就过硬钢琴技艺。

大学时的三个梦想,更显露他骨子里的韧劲与魄力。为了当学生会主席,他创办梦舟艺术协会,首年招新突破千人,还自办《音乐之声》杂志;为拿全校仅10个名额的发展奖学金,他带着社团获奖证书和媒体报道直访校领导,用“能吃苦、敢干事”的底气打动评委;为让原创歌曲获奖,他牵头筹备南通市首届原创歌曲大赛,最终摘得桂冠。“那时候就懂了,想要的东西不能等,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。”这份信念,成为他后来创业的精神底色。

毕业后,钱军建先后在两家乐器企业工作,从生产车间到外贸部门,摸清行业脉络的同时,也看清代工模式的隐患:“看似稳定,实则像在走钢丝,订单、价格全由别人说了算,随时可能被替代。”2013年,在行业整体面临转型压力时,他毅然辞职,拿出所有积蓄并借助亲友支持,创办一诺国际,正式开启创业之路。

扎根黄陂:把 “造琴梦” 种在沃土上

pub_cb202510301411438955355aip.jpg

2017年,钱军建将目光投向武汉——这座曾诞生中国第 一款数码钢琴的城市,他联合武汉工科院科研团队创办一诺云科技,开启“研发在武汉、制造在多地”的布局,他选择将生产线放在黄陂,创办“云羽之音”,选择黄陂,钱军建认为这源于当地的诚意:“他们不是让我‘自己找路’,而是把路铺到脚下。”他当即拍板:“核心制造基地安在黄陂,这里能让‘造琴梦’落地。”

同年深秋,“云羽之音”智能乐器在黄陂投产,首月便遇木材干燥难题——黄陂湿度高于黄桥,传统工艺易致木材开裂。黄陂区里立刻联系武汉轻工大学专家,定制“阶梯式干燥法”,不仅解决问题,还让木材干燥效果提升10%。“那一刻我就知道,选黄陂选对了。”

pub_cb202510301413279974688vph.jpg

上海乐器展览会上(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在传统认知中,高端提琴始终与“大师手工”强绑定,价格居高不下。钱军建却想打破这一逻辑:“我们要做提琴界的‘小米’,用标准化让专业乐器走进大众市场。”他带领团队探索出独特生产模式——进口木材精准切割,70%工序实现机械化作业,既大幅缩短生产周期,又将品质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。这一创新很快收获市场认可:如今“云羽之音”制作的小提琴年销量达6万把,90%以上用于出口,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亚马逊多个站点稳居销量前三;80%的产品是售价1000元以上的中档提琴,20%为3000元以上的高档提琴,自主品牌PHOENIX(菲妮克斯)已占据产销比的80%以上。一位德国音乐家在展会用他们的小提琴演奏《梁祝》后当即下单12把的故事,成了他最常提起的“品质名片”。

这份坚持终见曙光:2024年,“云羽之音”销售额突破2亿元,纳税超400万元;PHOENIX提琴以“全欧洲材料、全手工制作、全知识产权”的标准,成为国际市场的“中国名片”;智能钢琴在亚马逊上线首月便登顶销量榜首。2025年,“云羽之音”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,让“黄陂制造”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注脚。

品牌初心:让东方琴声回响世界

pub_cb202510301411588883235iaa.jpg

“乐器不只是产品,更是文化的载体。”在钱军建看来,一诺国际的核心竞争力,是“科技 + 匠心 + 文化”的深度融合。为打造顶 级提琴,他们独创“复合年轮选材法”,从黄桥古镇的木材中汲取灵感,让乐器自带“故土基因”;为打破行业痛点,他们参与起草4项国家行业标准,用“提琴声学多轮开声检测定级标准”实现规模化与高品质的平衡。同时,他还将黄陂元素融入产品:借鉴黄陂古建筑“斗拱受力”原理优化小提琴面板设计,在琴头雕刻中融入木兰花元素,让PHOENIX不仅是乐器,更成为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品。

pub_cb202510301414270910890ihh.jpg

上海乐器展览会(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在发展企业的同时,钱军建始终不忘反哺黄陂:开展“提琴制作专班”,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乐器制作人才;推进“琴音进乡村”计划,在6所乡村学校设立音乐教室,捐赠自主研发的入门级小提琴。“创业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,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。”“黄陂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,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回报这片土地。”

pub_cb202510301413431695595kak.jpg

上海乐器展览会(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今年10月22日-10月25日,在上海刚刚举办的乐器展览会上,一诺国际乐器的展位累计接待来自美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巴西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,现场下单金额突破1000万美元,全年意向订单6000多万美元。其中,高档小提琴和大提琴订单(市场价1万以上)比例相对去年翻了一番。

pub_cb202510301412541794028k3p.jpg

上海乐器展览会(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回顾创业历程,钱军建感慨:“创业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有坦途也有陡坡,但只要坚持就有希望。”谈及未来,他的规划清晰坚定:2025年推动提琴工厂跻身全国前三,智能电子乐器进入全国前五,实现国内200个城市、国际50个国家的代理布局;更长远的目标,是构建“东方克雷莫纳”生态体系,通过国际大师工作室和产学研合作,让中国制琴标准走向世界。

从大学社团的“梦舟之歌”到国际舞台的“凤凰之声”,钱军建的成长轨迹,正是中国乐器品牌走向世界的生动缩影——如同他打造的提琴音色,历经风雨打磨,愈发清亮醇厚。

主营业务:乐器零售;软件开发,软件销售,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,智能基础软件开发;乐器维修、调试;乐器零配件销售;计算机系统服务;信息技术咨询服务;技术服务、技术开发、技术咨询、技术交流、技术转让、技术推广;广告设计、代理;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。


copyright © 一诺国际 版权所有